逛永康街時,偶爾會經過這間店鋪,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茶葉與茶具,有種來尋寶的感覺。
但原來這裡是內有乾坤的...
他們的二樓是一個茶空間,茶友可以來泡茶,兩小時茶水費才一百塊。在這個蛋黃區人來人往的黃金地段,善心都不行,難怪成為茶友的泡茶天堂。
茶行第二代蔡國揚說,當初想將二樓供茶友使用,是希望愛茶人有個地方交流;有人逛累了,也可以在這裡泡茶休息。大家可以跟他們買茶,也可自攜茶葉,甚至,有些茶老師會租用他們的空間教課。
出生就與茶緊緊扣連
這天來訪,店鋪門口有一位年輕人在賣雞蛋糕,心想這「店外店」是外判還是自營? 進鋪說要找老闆,雞蛋糕年輕人便徐徐進來,緩緩坐在茶桌上,啊! 原來他就是老闆蔡國揚。
來自臺南的茶香世家,他父親自1986年已經創立『桂花堂』,從茶藝館開到成行成市的歲月,到後期風潮退去,轉型做茶行... 在他有記憶而來,生命就跟茶分不開。
廿多年前,他家更在梨山接手一個茶園,現在才廿八歲的蔡國揚,當國中的同學假期想著去哪玩時,他根本別無選擇,要在茶廠幫忙製茶。
非主流台灣茶
一般市場上的梨山茶都是清香風格,但他們喜歡實驗以展示其不同面貌;傳統風味的紅水烏龍發酵足、炭焙,是他們的招牌茶。至於輕花酵的茶葉,他們試著與茱莉花一起窨製,成為花香四溢的茱莉花茶。
他們每年也會辦「封茶」活動,將不同年份所封存的茶發售,讓大家體會窖藏後茶葉的風味。
從自設茶園、製茶、經營茶行和茶空間,如此一條龍的茶館在台灣可謂非常罕見。
緣份牽引 捱過疫情
從臺南擴展到臺北,原來只是五年前的事;當時父親朋友想結束生意,他們便接手,開了「老茶罐」。蔡國揚說疫情之前,永康街的茶行多不勝數,但現已倒了一半。可幸的是,他們捱過了,並屹立至今,繼續造福愛茶人。
藏著一個老靈魂的他,三十未立,却往往被人誤會已三四十歲。 他沉著淡定,卻有著年輕人開明開放的思想,例如,他竟會在門口弄一個雞蛋糕檔,驟眼看來跟古色古香的茶藝形象格調不搭,但老實說,喝完茶飄來熱騰騰的蛋糕香味真的很誘人。
看著曾經輝煌的茶文化由主流變成邊緣,更被咖啡打得七零八落,如何將茶普及化,讓年輕人更接受,簡直就是時代的大哉問。蔡國揚說,他會想研發高端的純茶手搖茶,即是無添加版本的,因為現在市場上買到的都有加糖,否則就很難喝。
有茶園,懂製茶,夠膽試;我望著他爸爸收藏的一個個老茶罐,內心泛起著希望的漣漪。
老茶罐
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53-1號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ldteapot
張貼前管理員會先審核你的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