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時只送香港地區,買滿HK$300免運費

0

您的購物車是空的

12月, 16日, 2024 1

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,都會有完結的一天?

懷著複雜的心情,在冬日的台北,穿過大安森林公園,我來到這個市定三級古蹟「紫藤廬」,迎來悠長修繕前的最後一天。

茶人,即使未能親身參與過這裡的歷史,都曾聽過,或是到訪過;來朝聖、或感受、也可能,只想好好地喝一杯茶...... 在這個歲月烙印痕跡斑斑的茶空間裡。   

踏著因受潮而浮起的舊木板,該如何想像,「她」在四十多年來,承載著多少故事,又有多少生命,因著茶而交集連結?

是風起雲湧的年代。  

在周渝老師創辦「紫藤廬」之前,這裡是他父親周德偉教授的公家宿舍。作為財政部關務署署長,他經常與知識份子和經濟學家論政,孕育著自由主義的思潮。

七十年代,這裡更成為「反對運動記憶裡最美麗的堡壘」,也是文化人和弱勢藝術家流連之地。

就好像當年巴黎左岸的咖啡室吧? 是藝術家文人思想創意匯聚擊撞的中心,文化沙龍。

1981年,周渝老師將老宅改建為人文茶館,因庭院三棵老紫藤蔓生屋簷而命名為「紫藤廬」。

四十三年後的晚上,紫藤廬熄燈暫別。

前來告別的大家,填滿了這片空間。坐在紫緣廳裡面,燭光中冒起縷縷輕煙,呷著温和醇厚的老普洱熟茶,是這年最冷的日子之一,但感覺很温暖。

其中一位參加者,訴說著由年青時代,到談戀愛、結婚、生小孩,在人生不同的軌跡,都來過紫藤廬。她因此愛上茶,再而學陶,甚至現在開班授徒。對她來說,每次來這裡都有回到家的感覺,是難以磨滅的記憶,這次暫別,非常不捨。

地方的記憶,跟生命的的記憶,總是互相交疊在一起;地方消失了,就好像某部分的我們不見了,有個難以填補的空洞,有種難以言喻的傷感。 

但是,聽著茶館第三代的年輕小主人在細細訴說著「茶頭」的故事,她、茶和大自然的關係,茶讓她更看見自己本質的時候,心中的希望再度燃燒起來。

一如主持封茶的羅主編說,這是紫藤廬的一個「逗號」。

是的,雖然歷史終究會過去,曲終也會人散;但美好的事情,也是再會來的,只要我們「人」仍在這裡創造。 

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。 

三年後再見! 


留個言

張貼前管理員會先審核你的留言

Join U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