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喧鬧的迪化街拐一個彎,進入小巷便徐徐寧靜下來。緩緩映入眼簾的,是 Teast by「慕耕活」Morganhope這家型格茶館。
年輕的創辦人張紹強十年前創立這個品牌,一眨眼歲月過去,抱著未夠兩歲兒子的他,當年還是一個懷著創業夢的小伙子。
十年磨一劍
他跟茶是真的因緣際會,當年有個大客戶想進口台灣茶,對茶完全是菜鳥的他,為了這個項目,與團隊花足一年時間,親身走遍台灣各茶區深入了解,去接近產地源頭,跟製茶師學習。 誰知越認識便越喜歡,最後一頭栽進茶的領域。
由零開始,張紹強說起初連薪水也付不出來,亦因沒花大錢賣廣告,他們靠時間和實力累積客戶,甚至更吸引年輕的製茶師江金星加入團隊,一起做出風格獨特的茶,更參加外國的比賽,茶品屢獲殊榮。
由招待所變身茶空間
在2018年,他們在迪化街建立了一家小小的招待所。迪化街除了是旅遊景點,也是當年台灣茶葉出口的集散地,歷史意義豐富,張紹強說,這裡是「一個文化跟人文有底藴的地方... 商業氣息不重,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。」跟品牌的價值一致。
2022年疫情非常嚴重時,茶館簡直門堪羅雀,他計劃要搬店門降低成本,所有事情都談妥了只欠東風,但簽約前兩天房東竟然反口! 令他一度非常失望。
但期間有企業找他們做一對一的評茶體驗,越做越好;半年後疫情忽然結東,他們也終於撐過危機。 去年,他們更將空間擴充,重新裝潢,變身為時尚的生活茶館。
讓生活與茶結合
茶館有個很大的玻璃窗,能讓街上的行人看見,設計也接近現代咖啡店的風格。慕耕活的年輕團隊,想用力反轉「喝茶是老人家的事」,「將茶變成一件很風尚的事情」,特別他們八成以上的客人是外國人,旅遊時穿短褲拖鞋的,可以不用擔心過於嚴肅拘謹,走進來便能輕鬆地喝茶。 「茶本身就很生活化。」張紹強說,「但本質上茶要做好。」
分享乾淨的茶
品牌其中的 organ 意指 Organic「有機」。他們推崇友善耕作的茶,即使未達到完全有機認證,茶品至少也要通過土壤的重金屬殘留和農藥檢測。「我們每天也要喝茶,也會泡給身邊的人喝。量很大,不能對身體有傷害。」
在茶世界,團隊們都是第一代,沒有包袱,更敢於創作,「茶的可能性是無限的。」有自己的製茶師,他們會嘗試不同的製作方法,創作出獨特風味的茶,例如,他們會採用非主流的作法,將鐵觀音烘焙至輕至中度,也嘗試將它製成條索狀。
這天喝的「匠作森韻烏龍」非常香甜,也滿滿的高山森林氣息。客人點了茶,可以獨自沖泡四至五回,慢慢享受;也可以坐在茶館的吧枱跟製茶師邊品茶邊交流,很隨心。
以茶祝福他人
張紹強是位基督徒,他從茶界的小白,花近十年將台灣茶揚名海外;從小小的招待所,擴展到現時的茶空間。曾經因為未能成功搬鋪而陷入懷疑,到現在捱過後回望過去,搬鋪不成的經歷反而是個大大的恩典。
他在茶的包裝罐上印了與茶相關的聖經金句,例如:在高山茶罐上有「 耶和華在高處大有能力,勝過諸水的響聲,洋海的大浪。」,而金萱茶的罐子,就印上關於孝敬父母的經文,這源於金萱的父母是硬枝紅心和台農8號品種,由台灣茶葉改良場的吳振鐸先生培育而成,並以此茶樹的祖母名字命名。
懷抱著對未來的期盼,相信慕耕活團隊還會默默地讓台灣茶融入現代人的生活,期待他們下一個十年!
Teast by 慕耕活|茶空間
103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46巷30號
https://morganhope.com.tw/
張貼前管理員會先審核你的留言